經常在一些攝影群組裡面看到用戶在討論哪一部是最完美的相機,其實這個話題我很少參與討論。原因很簡單,我的答案只有三個字:「看情況」。而且,也許你會看得出來,我的答案有點長。
參與這一種討論幾乎是毫無意義的,因為每一部相機都必定有它的優點、也有它的缺點,就拿我擁有而且現在經常會使用的幾部相機來作出一些比較,或許大家會比較容易明白一些。
我的相機史
我一直都是M4/3(Micro Four-Thirds)相機的用家,從GF1至今都已經使用了12個年頭,到今天還是在使用中。但是使用的原因和剛開始的時候完全不一樣。M4/3輕便的機身和大量的鏡頭選擇是其中一個大賣點。但同時,M4/3因為受制於感光器明顯較全片幅相機或APS-C相機的感光器小,拍出來的照片解像度和噪音方面明顯地比下去。
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用途的改變,近年很多人改為使用M4/3來拍攝影片。以Panasonic的GH5為例,它能夠拍攝到4K 60FPS的慢動作,在手持拍攝影片方面,機身防震(In Body Image Stablization, 簡稱 IBIS)的能力也是非常強大。而現在在香港的二手價格更只需要六千港幣左右,性價比實在是相當高,有的時候賣家還會附上V-Log或兔籠。
而近年非常受國際觸目的深港初創電影相機公司 Z Cam 2019年推出的 Z Cam E2 也是使用了M4/3的感光器,更能夠拍到120FPS的4K片段(C4K更能達到160FPS)。可見在影片製作的群體和個人來說,M4/3某些特質還是頗為受落的。
到了今天2021年,4K 120FPS或160FPS目前還是很少相機能夠做得到。當然,看到這裡肯定有朋友會說,Sony的A7S3能夠做得到呀。也對,比它更早的RED電影相機也能做到,但我也請您看清楚它的價錢牌。
至於Z Cam這個品牌和他的產品,我對他們充滿信心和期待。寫這篇文章的今天,在Z Cam的官方群組裡更看到荷李活電影製作公司會改為使用它們的產品,實在厲害。有時間的話,再跟大家談一下這一家公司和他的產品。
到底用來拍什麼?
然而,在GH5的Facebook群組裡,經常就有朋友發放照片然後說,「誰說GH5拍的單張照片不行?」但事實上,他們拍的照片,一般都是手持拍攝、快門速度一般在1/50秒以上。我的反駁是:在足夠的光源下,GH5的拍照能力的確還是能接受的。 但是,如果用GH5加上減光濾鏡來拍日落或是星空的話,它就相對變得很弱,幾乎就是不會考慮使用。因為受制於它的感光器太小的關係,在拍攝長曝光的時候,感光器很容易會發熱而產生躁點。而且不是一兩點而已,而是遍佈整張照片。往往在後製的時候,把照片放大到1:1時便會覺得拍出來的很糟糕。
所以,我現在只會用GH5來拍影片。而且是在光源充足的時候才使用。2016的時候,我開始對星空產生了興趣。但正如剛才上面談到,因為M4/3的躁點太厲害,所以購入了一部Canon的750d天文改機。而這一部相機在拍攝星空方面一點都沒有讓我失望。但正正因為是天文改機的關係,拍出來的照片都是偏紅的。我以前在攝影地圖:搖籃山酒店裡面就有提及過。當然,顏色可以在後製的時候調色還原。但也是因為這一部相機比M4/3的感光器在長曝光時顯出了強大的效能,讓我對更大的感光器–全片幅產生了興趣。而這一部APS-C相機便成為了我天文攝影的專屬相機。
至於用來深空天體的天文CCD,我則不太感興趣。尤其是生活在光污染嚴重和濕氣很重的香港,每年只有很少很少機會能夠拍攝得到。到外國去拍攝也需要攜帶很多的儀器,所以乾脆打消了這個念頭。我拍攝天文的旅程只能在廣角鏡所能拍攝的「地境加星空」這類相片這裡止步了。
後來,到了2018年,終於購入了A7III,論性價比,這部相機可以說是非常高的。而這一部相機我買的時候主要是用來拍照片的。因為它的像素比我另外幾部相機的解像度都要高,所以很自然地,拍照片的工作我一般都會用上它。無論是好味道的照片或是縮時,我都會用到它。而且,在我眾多相機當中,只有他能夠即時連接 Capture One,在工作上很自然它變成為了我拍照的頭號選擇。
用A7III拍攝的縮時影片
但A7III完美嗎?不,它並不完美。例如,在4K拍攝方面它只能夠達到25FPS。只能夠說他算是非常強大的相機,但也有缺陷。
想要達到什麼效果?
到了最近,心癢癢的購入了Z Cam E2,為什麼是 E2而不是 Z Cam更高解析度的S6、F6或F8呢?四個原因。一,E2 二手價格便宜,只需要九千港幣。二,它能夠拍出4K 120FPS,1080P更能達到 240FPS。三,6K和8K電視或監視屏要普及起來還需要很長時間。四,我的M4/3鏡頭相對齊備。
我認為,任何相機都不會完完全全是完美的,都有它的優點和缺點,我並不相信有一部相機能夠滿足所有人,只能按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選擇。對於我來說,我今天主要考慮的因數有:價格、輕便、長曝光的畫質、慢動作影片和鏡頭的兼容性。其實要繼續説下去,就是問自己,到底你想要達到什麼效果,然後再去選擇使用或購買什麼相機。比如說,我永遠無可能使用我的750d去拍好味道的影片,因為它根本就符合不了我的4K的要求。而E2亦沒可能拍到A7III所能夠拍到的單張長曝光。
總括來說,我的相機的用途主要如下,而評分是按自己對相機不同的需要來決定:
- Panasonic GH5
- 拍攝超高清4K 50FPS影片
- 拍攝全高清1080P 120FPS影片
- 用於訪問、宣傳片
- 日光下作單張拍攝
優點:相對輕巧,擁有4K60FPS,價格便宜
缺點:低光質素難以接受,長曝光躁點多
- Sony A7III
- 單張照片拍攝(風景、星空)
- 縮時 (Timelapse)
- 連接Capture One 21 在攝影工作室拍攝單張
優點:全片幅,控制躁點能力極高,拍攝1080P影片調高至ISO 12800還是可以接受。價格跟其他全片幅相機比較算是低端,但性能強大。
缺點:4K只有25p(30p)及慢動作拍攝能力均不及Z Cam E2。
- Canon 750D (Astro Mod)
- 因爲已經改爲天文專用相機,所以主要用來拍攝星空
優點:改機後拍攝星空能夠拍出星雲黯淡的紅色。
缺點:只能夠用作拍攝星空。
- Z Cam E2
- 拍攝超高清4K120FPS影片
- 用於訪問、宣傳片
優點:能夠拍到4K 120FPS及C4K 160FPS。擁有非常活躍的研發團隊,不斷有韌體更新。
缺點:拍攝時一般需要大量配件配合,最基本需要兔籠。儲存媒體使用CFast,價格一般較SD卡爲貴。在上面的圖表裡,長曝光的分數其實對E2有點不公平,因為這個並非它的用途。
再來最後一個,就是我沒有的A7SIII。
Sony A7SIII
- 拍攝超高清4K 120FPS影片
- 用於訪問、宣傳片
優點:能夠拍到4K 120FPS。令人驚訝的超高的感光度。
缺點:價格貴。單張有效像素只有1200萬像。
結論
綜合以上的看法,我只能夠說,這個世界上是沒有最完美的相機,只有最適合達到某個功能的相機。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在這個話題上面浪費唇舌。最要緊的是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拍出什麼東西來,從而選擇最合適自己的相機。名言道:The best camera is the camera with you(最好的相機就是在你手中的相機)。有時候,手提電話的相機也可以是最佳的選擇。
縱觀我手頭上的相機,現在而言,其實大概已經能夠滿足我大部分的要求了。要是真的需要再尋找一個相機性能上需要突破的領域,應該便是4K低光環境下的攝影功能。從市場現有的型號來看,最有可能的應該會是一部二手的GH5S、E2F6(兩者均沒有機身防震)或A7SIII(價格暫時實在太貴),但這是以後的事情了。
Faceboo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