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跳至主要導覽
  • 跳至主要內容
  • 跳至主要資訊欄
Ernest Chan watermark

Ernest Chan

Do Or Do Not. There is No Try.

  • WordPress
  • 初創
  • 科技
  • 攝影
    • 天文
    • 長爆光
    • 風景
    • 光圈愛漫遊
你在這裡: 主頁 / 攝影 / 天文 / 星流跡教學(2) – 拍攝方法

星流跡教學(2) – 拍攝方法

2018/05/25 作者: Ernest

上回說完拍攝星流跡所需要用到的工具,在這一篇裏面我們將會說說如何拍攝。

曝光模式

手動模式
手動模式 *

首先,我們先談談如何曝光。一般來說,我們都是會用上手動模式(M Mode)的。所以,光圈、感光度、快門都必須自行設定。好處在於,拍攝到的照片所有曝光設定由於是統一,所以不會出現因為曝光時間長短不一而影響成品的情況。

光圈

盡量使用大光圈
盡量使用大光圈 *

盡量使用擁有大光圈的鏡頭,例如f/2.8或以上的鏡頭。除非你的鏡頭的光圈在f/1.8或以上,否則的話就儘量將光圈開到最大。使用大光圈的原因是因為在夜空中其實有很多很微弱的星星是我們的眼睛所不能看見的,如果想要將這些微弱的光線吸收,就必須使用到大光圈拍攝。

感光度

拍攝天文相關的照片,一般來講都會用上比較高的感光度(ISO 800 – 3200)。這個是因為感光度越高,相機能吸收得到的微弱光線便越多。但切記,ISO推得越高,亦代表著相片內的嘈音亦越高。後製可以改善得到這個問題,但是大原則還是儘量使用適當的感光度,盡量將嘈音降到最低。前景方面,就儘量使用比較低的感光度(ISO 100-400),方便後製時使用。

快門

想要拍到剛剛談到,夜空上那些很微弱的光線,就必須將相機盡量延長曝光時間。然而,地球是一直在自轉的。也就是說,過長的曝光時間會引致拉線。簡單地說,就是星的形狀會變成一條線。本來,這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我們想拍到的正正就是星的流跡。但有些朋友想一石二鳥順便製作一個縮時影片,線狀的星便變得不適用了。

一般而言,在香港拍攝星流跡會遇上兩大敵人。第一,飛機。第二,雲。就好像在前文所談及,一個沒飛機沒雲的夜空在香港來講是非常難得的。如果你在外國或人煙稀少的地方,又遇上這種天空,其實快門會變得不重要。你只需要按將手動模式裡面的曝光時間改為「Bulb Mode」,然後相機選擇一個你心目中的時間長度,在快門線上設定好,按下去,基本上什麼都不用再做,等相機完成整個曝光就可以了。

星流跡曝光時間 25秒單張 及 125秒單張對比,未經後製
星流跡曝光時間 25秒單張 及 125秒單張對比,未經後製。

但面對現實,香港很少這一種夜空。所以,我還是建議將星拍成「圓點狀」。因為,只需要有一片雲經過,你的照片便觸礁了。反而,「圓點狀」的星星有一個好處,就是你可以選擇某兩個時間之間的照片,從而避開飛機和雲。從後製的角度來講,方便多了。

500定律

如果想拍成「圓點狀」又不不拉線的話,我們需要學習一下「500定律」(500 Rule)。基本上,就是將 500 除以你鏡頭的焦距,就是該焦距最佳的曝光時間了。例如,當你的相機是全片幅而鏡頭的焦距是16mm時 :

500 / 16mm = 31秒

最佳的曝光時間就是31秒鐘了。

當然,也需要考慮到全片幅、半幅及無反相機的焦距轉換率(Crop Factor)。

Crop Factor解說
Crop Factor解說

當你的相機是無反例如松下和奧林巴斯的 M4/3 機身是,儘管使用一樣焦距的鏡頭,但因為Crop Factor是2.0,所以計算時間時焦距就需要乘以2.0,也就是:

500 / (16mm x 2) = 15秒

也就是說,如果你使用 M4/3 相機而鏡頭的焦距是16mm時,最佳的曝光時間就是15秒鐘了。

亦有些人會用上 「600 定律」。也就是將不過 將 500 換成 600。但始終,我還是比較忠於「500定律」。

曝光時間轉換器

為了此篇教學,我特意為大家寫了一個「500定律」的轉換器。希望對大家拍攝星空有幫助。


曝光時間:
20秒

圖檔

拍攝星流跡,使用JPEG已經卓卓有餘。
拍攝星流跡,使用JPEG已經卓卓有餘。

拍攝星流跡是不需要用到RAW檔的,JPEG已經非常足夠。但當然,如果你的記憶卡容量很大又不介意的話,就隨便你了。但喜歡在Lightroom內再後製的我,永遠也是使用RAW的。

對焦

星其實都是距離我們很遠很遠的的東西,很多人以為因為他們距離我們很遠,所以手動對焦的話,「無限遠」應該沒錯了吧。這想法卻是大錯特錯了。雖則天上的星距離我們很遠,但它們不是無限遠。使用無限遠對焦的話,很容易會出現失焦的情況,因而令星變成了得波點而不是「圓點狀」。最理想的做法是,在夜空上找到一顆比較明亮的星,然後對焦是放到最大,準確對焦確保是準確後,就不有要動相機的對焦環。否則,你需要重新再對焦。

構圖

有前境的構圖比較吸引眼球
有前境的構圖比較吸引眼球 *

構圖方面當然是隨你自己的意思了。但說到底有些地境的比較吸引眼球,別只顧著星空而忽略了前境的重要性。

欠缺前景的話,不懂天文的朋友很難了解得到圖中的東西是什麼。
欠缺前景的話,不懂天文的朋友很難了解得到圖中的東西是什麼。

另外,如果想拍到圓形的星軌,就必須向北拍攝。應為其實那些星軌正正就是就是地球自轉的時候,它頂部所對著的星所留下的痕跡。

想拍到圓形的星軌,就必須向北拍攝。
想拍到圓形的星軌,就必須向北拍攝。*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有什麼星,可以到App Store 或 Google Play下載相關程式。有付費也有免費的。付費的推薦 Sky Guide。

使用 Sky Guide 準確預測目標的方位。
使用 Sky Guide 準確預測目標的方位。

縮時模式

如果你的相機具備縮時拍攝的話,你可以直接使用縮時模式拍攝。但請緊記要選擇拍「相片 + 片」或「相片」。因為如果你只是拍了片的話,會出現限制。第一,如果出現雲或飛機,你便不能在後製時選取合適的照片。第二,相片最夠的解像度將局限於1920 x 1080。雖則大部分人觀看照片都是使用手機,但對於喜歡「聞相」的在下來講,就未免有點失色。

拍攝方法就說到這裡了。在下一篇,我將會為大家講解一下關於後製的過程。敬請密切留意!

*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Facebook 留言

分類: 天文, 攝影 標籤: 教學, 星流跡, 星空攝影, 星軌

主要資訊欄

搜尋

近期文章

  • 「果粉」的佳音

    「果粉」的佳音

    2021/09/14
  • Photoshop的「黑科技」新功能 – Neural Filters

    Photoshop的「黑科技」新功能 – Neural Filters

    2021/08/09
  • 建立YouTube頻道前,值得知道的10件事

    建立YouTube頻道前,值得知道的10件事

    2021/06/15
  • 最完美的相機

    最完美的相機

    2021/06/03
  • 拍攝日出日落:曙暮光及手機應用程式

    拍攝日出日落:曙暮光及手機應用程式

    2020/05/05

關於我

 Ernest Chan 陳嘉杰

果粉。黑色控。愛攝影、編程、各類軟件硬件。堅持無時無刻終身學習。認為在網絡年代,沒有學不會的事情,只有有多想做得到。

社交媒體

訂閱電子報

    如有疑問,可以到訪我們的私隱政策頁面了解我們怎麼使用該類資料。
  • This field is for validation purposes and should be left unchanged.

© 2025 · Ernest Chan 版權所有 如欲轉載 請先聯絡